隨著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升,污水的排放量與日俱增。在水資源短缺的壓力下,人們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,對污水處理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提高。但即便如此,在污水處理過程中仍然存在不達標的現象,是哪些因素導致污水處理在運行中出水不達標呢?
1. 污水中的有機物超標
污水中的氮磷所占比例大,應注意核算碳、氮、磷的比例是否滿足100:5:1,若污水中的有機物超標,污水中的氮和磷也就會受影響,從而使污水處理后出水水質不達標。
2. PH值
污水中的pH值不正常也會影響污水處理后出水水質不達標,污水中正常的pH值一般為6.5~7.5呈中性,若污水中的pH值過高或過低都是會對污水處理產生影響。因此,當污水處理時我們要注意污水中的pH值是否正常,若不正常就適當調整。
3. 油脂
污水中的油脂也會影響污水處理后的出水水質不達標,當污水中油類的物質含量較高時,會使污水處理設備中的曝氣設備的曝氣效率降低,另外,污水中較高的油脂含量還會對活性污泥所造成影響,嚴重時還會出現污泥膨脹現象,從而導致污水處理后出水水質不達標。
4. 溫度
污水中的溫度不適宜也會導致污水處理后出水水質不達標的現象。由于溫度對活性污泥工藝的影響是很廣泛的。首先,溫度會影響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活性,同時溫度也會影響二沉池的分離,因此別小看了污水中的溫度。
以上就是關于污水處理不達標的幾個因素,大家在污水處理前,應該先了解污水的情況再進行處理,針對水質選擇合適的處理方式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